"我"是一個界定,不是實相,因為這樣的了悟,會讓生活變得簡單。
也因為如此不再害怕使用"我"這個字,因為"你"、"我"是一種界定,是一種對照,是一種方便用詞。很多人很害怕說"我",他們害怕自己變得自我,彷彿"自我ego"是個原罪,但如果你害怕用"我",而改用"你"、"他",那仍然是有問題的,你如何知道"高",因為"矮";那你如何知道"你", 因為"我"。無論你是不是個"自我"或"無我"的的人,在你的心裏都己有 了"自我" 和"無我"的界定,但事實上並沒有真正的一個人在那兒,我們是同一團意識,因此,哪裏來的"自我" 和"無我"?
這是一個意識團,就像一座海洋,我們的肉身就像在海裏的空瓶,緊閉的空瓶裏裝著海水。這空瓶內、外都是海水(同一個意識),我們在同一座意識海洋裏浮浮沈沈。要很久,空瓶裏的水才會發現原來另一個空瓶裏的水和他來自同一個地方,而他也是,還有他、他、他.....,只需打開瓶蓋......
那天小萱打電話來說,她的美術班有位小五生,父母離異,家裏經濟不好,孩子有點過動,爸爸的工作是乩童,所以她只收這孩子的材料費,並告訴爸爸她讓小朋友上到小六。這孩子本來在學校參加棒球隊,也表現得很好,但功課一直沒起色,所以這位父親強迫孩子中斷棒球隊的練習,想讓他專心念書。但想也知道情況變得更糟,孩子的功課一樣沒起色,而過多的精力無從發洩變得更過動。然後小萱問我,她可不可以讓美術班代替棒球班,我聽不懂她的意思,她說她想幫助這個孩子,問我可不可以?我表示,是妳想想淌這混水,是妳幫助這個小孩,為什麼要問我可不可以?她說得不清不楚的,但我明白了。
我告訴她,如果妳想幫一個人,那麼妳必須先明白這個前提,每個人都有著完美的本性,不是個性好的那種本性,而是本來俱足的圓滿自性,他事實上並不需要妳幫忙,因為他本來就是完美的。所以妳幫了他,妳也會很快放下,因為在某一個層次,你明白他是完美的。
但如果妳認為妳比他高,妳比他好,因此他需要幫助,妳沒有站在平等的層次來看他,那麼問題就會來了。妳會產生很多情緒,因為妳認為他需要幫助,但事實上卻是妳是在填滿自己所欠缺的某個部份,所以妳會產生很多情緒和問題,而那些情緒和問題是來自於妳自己。妳可以反觀自己內在的哪個部份出了問題,而吸引了這樣的情境發生。
小萱笑得很大聲,我們兩個是心靈上一起成長的好朋友。她明白我說的,她說難怪她想幫助那個孩子,卻又覺得怪怪的,一堆情緒和問題一直跑出來。
當你明白幫助別人並不是種幫助,而是種提醒,是種分享時;你也會明白當你想幫助別人時,通常最需要幫助的那個人一定是自己。一切向內心求吧~克莉絲:)
留言列表